帝門藝術中心,響應即將到來的2023年台北燈節,特別邀請數位藝術家張博智,為此次展覽創作主題性數位作品《安靜藝廊》,實體展出黃志超、鄭建昌、李奉三位藝術家的作品,其元素也融合成數位影像。

白天,畫廊空間展出三位藝術家具有「光」含義的作品,傍晚時分,畫廊將轉換為東區街頭的一個彩色的大燈箱。張博智老師的作品,呈現畫廊空間的另一種想像,在夜晚的藝術空間裡,變幻出富含藝術能量的流動、色彩的轉換,有白天映照夜晚之間的交替 將原有本來在夜晚寂靜的無人空間中,引入另一種不同的詩意想像,將吸引人們駐足,帝門藝術中心以藝術品融入大街小巷,融入民眾生活。
張博智
2007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,並以「平面設計」、「新媒體藝術工作者」、「網頁設計師」、「劇場影像設計師」、「MV導演」多種不同身分活躍於各個不同場合。曾操刀設計魏如萱演唱會投影影像設計、多張唱片視覺設計,並入選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科技藝術專案 補助、入圍AMP音樂推動者大獎(最佳音樂影片)、入圍「2015 JAGUAR科技藝術獎」(一種資訊流的觀看方式V2), 現為國立政治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、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兼任講師。
黃志超
1941年出生於廈門鼓浪嶼,今年81歲,身高170公分,愛喝可樂,畫不像畫的畫,東南西北兩岸三地亂跑,來去一陣風,故別號「風漢」和「可樂居士」。
黃志超的作品線條流暢有東方書法精神,將線條的靈動陰柔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,其用色捕捉了花花世界人間沈澱後的民族,固有的色彩豔麗卻值得玩味。

獨特的色彩運用成就了黃志超作品擁有極高的辨識度,用色純粹瑰麗卻不失沈穩與內斂的民族氣質;流動於畫面的線條狂而不羈,卻不失古法墨筆,是文人寄情於山水天地之間的藝術性格。
書法性的線條運用是黃志超精益求精的創作意題,更言簡意賅地呈現傳統文化的精髓,豪邁不羈的線條流動中泛出如釉瓷般的美麗色彩是其特色。
鄭建昌
鄭建昌的作品,融入民間諸多傳說、隱喻,也富萬物有靈、生死輪迴的神秘傾向;但骨子裡,鄭建昌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。基督的信仰,高舉土地的公義、強調住民的自決,往往讓人誤為政治上的偏執;事實上是一種對生命「信、望、愛」的高度表現。

在相當的意義上,鄭建昌的創作正是這種關懷本質最具體的展現,只是他包容了更多本土的傳說與信仰。在鄭建昌的創作中,我們得見一個對土地有情、對生民有愛、對歷史有諒、對未來有望的美麗新世界。-蕭瓊瑞
李奉
1957年生於嘉義,李奉的創作,用色大膽、筆觸瀟灑,以色塊、線條羅織出不斷衍生的層次,作為畫面的構圖,作品上可以看出其不同顏色上的層次與變化,形成視覺上的反差。

以抽象融合大自然的具象情景,讓畫面呈現出高度的視覺張力,豐富的色彩堆疊,強烈的感受到李奉由內而外,詮釋自我生命的意義與藝術關。三十多年的繪畫之路,李奉在年過半百後,對人生的心境看法也有更上階的體悟,不僅豐厚了原有的底蘊,更可以看出身為一位藝術家在創作上的歷程與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