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紹
歐洲有許多地方都有藝術市集,有藝術家帶自己的畫作到廣場來開露天畫展、賣畫的藝術市集,愛樂者挖寶的舊黑膠市集,收藏家最愛的古董市集,聖誕節慶氣息洋溢的聖誕市集。帝門藝術中心有一場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的藝術品市集,集結國內外藝術家的畫作,歡迎各位蒞臨參觀。
石川欽一郎 (1871-1945)
生於日本靜岡,中學時代開始學習畫。28 歲決心赴英向其學習英國傳統水彩畫法,從此確立了自己的風格。返日本後又赴中國大陸,於日俄戰爭時任軍部翻譯官,藉此踏遍中國東北各地,寫生作畫。日俄戰爭後,派至臺灣任總督府翻譯官,兼任國語學校美術教官。隨後曾多次至臺灣任教,並擔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以及臺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,是臺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,同時也是台灣學校美術教育的開創者,讓台灣學生得以接觸西方美術教育,在1920年代臺灣畫壇深具影響力,學生有李石樵、倪蔣懷、藍蔭鼎、李澤藩等人。
戴壁吟 (1946-)
長期旅居西班牙的畫家戴壁吟,在求學時代,是楊三郎的入室弟子,是台灣少數躋身於歐洲藝術界大師的創作者。其作品受到70年代思潮影響,從物質本質的研究與思考作為創作的起點,一生研究東方紙,並受聘為巴塞隆納紙博物館之顧問。畢業於國立藝專美術科,1975年遠赴西班牙,仍不斷摸索思考更合宜、更能傳達自己內心世界的表現素材與視覺語言。其創作根植鄉土與生活體驗,有著自由不受限的揮灑表現。
傅慶豊 (1961-)
出生台灣,1985年畢業於台北的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。1987年傅慶豊以藝術家身份旅居法國,傅慶豊的變形世界是介乎超現實主義及立體派的轉形,經由內在體會後一筆一筆造就出作品的生命能量,和來自台灣的背景促使他對中西方藝術有更深刻的觀察,他將東方宗教輪迴的觀念揉合入西方油畫中,演繹出其獨特討論生命價值的方式,每一件作品紀錄其生活的點滴,再再呈現其生命經驗最忠實的一面,畫面中游移不定又虛幻的人物,由灰暗走至明亮,也毫不隱藏記錄了藝術家的成長。
林鴻文(1961-)
林鴻文作品於有「禪宗」思想-薩滿主義繪畫、雕塑和裝置,揭示一位藝術家的烈度,既精且準,神秘而與眾不同,無分媒材,恆有無形且隱晦的連結,將作品巧妙融合,其雕塑和繪畫自帶生命力及能量,古代中國人稱之為「炁」,而這股「炁」存在於「自然」和「人為」的形式中。林鴻文作品揭示了一種隱藏的結構,組成部分之間流動著潛在電流,無論它們是二維還是三維、圖形或是抽象,都不如它們揭示內部能量的能力來的重要。
讓.費沙羅 Jean FUSARO (法國1925-)
讓.費沙羅1925年出生於法國馬賽,曾就讀里昂高等美術學院。受後印象派和納比派代表藝術家波納爾(P.Bonnard)對光學在畫面上的表現的影響,尤其費沙羅,更是利用白色直接創作,呈現出光影律動之美。 在風格方面,他較多地繼承了法國那比派的簡化和變形的裝飾風格,強調詩意的現實。他的作品廣受歡迎,法國巴黎市立美術館,日本山形美術館,日本名古屋美術館及各地私人藏家皆有收藏。
強.詹森 Jean JANSEM (法國 1920-2013)
強.詹森在1920年出生於土耳其布爾薩,是亞美尼亞裔的法國畫家。溫潤的用色使畫面中帶有浪漫靜謐的空間層次,色彩佈局使其畫作籠罩在一種安靜的氛圍之下,藝術家在人物肖像畫中欲追尋的意圖,亦絕不僅限於描繪某位主角的外型與外貌,更試圖透過描繪本身將繪畫視作存在的延伸。詹森的風景作品,總是帶著靜謐安寧的氣氛。畫家用他的心和眼,表達寫實中的寫意,實現化的意會,安撫沈澱下現代人騷動的心。
賈伯里.杜修 Gabriel DAUCHOT (法國 1927-2005)
杜修有「人間喜劇畫家」之稱,他的畫作彷彿是社會的縮影,時而描繪小人物,如侍者、樂師,時而描繪都市生活,如劇院、酒吧,或郊外風景,如海灘、鄉村。身為二十世紀前半葉巴黎畫派成員之一,杜修採用印象派技法,以自由筆觸捕捉生活的平凡光影,運用冷灰色、藍色、綠色色調的模糊背景,塑造出氛圍獨特的繪畫世界。作品收藏於巴黎現代美術館以及其他私人收藏。
朱利安.泰勒 Julian TAYLOR (英國 1954-)
英國當代具象畫家泰勒,曾於英國美術學院進修兩年後決定自行創作。自1975年以來長居於法國。泰勒最喜歡的創作題材包括燈塔、碼頭、港口、老式索具或帆船。泰勒精準的繪畫技巧為其作品帶來一種精緻的氛圍。他運用自身藝術語言,重新表達一個抒情和詩意的世界,來提升觀者現實生活中的感受。
亞歷斯.貝達爾 Alex BERDAL(法國 1945-)
1945年6月9日出生於法國佩皮尼昂市,為秋季沙龍、法國藝術家沙龍的成員。曾就讀巴黎高等藝術學院,是獲獎無數的畫家、雕塑家。獲獎含1968年羅馬大獎、1969年摩納哥蘭尼埃三世親王國際大獎、1978年法國藝術家沙龍金獎、1979年秋季沙龍泰勒獎。曾於1974年在法國上議院美術廳展出,在法國、英國、德國、瑞士、荷蘭、俄羅斯、日本等各國皆有展出。作品典藏於伊朗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、巴黎市美術館、楓丹白露宮。
貝爾納.夏洛瓦 Bernard CHAROY (法國1931-)
貝爾納.夏洛瓦1931年5月26日出生於法國東部洛林省的大南。以柔和的女性肖像畫最為人所知,風景作品細膩而頗富詩意情調。1960年代起,接受新聞及雜誌社委託,特別為媒體完成許多旖旎之作。其油畫作品則更加柔美浪漫、風光明媚,廣受青睞。
貝爾納迪諾.托比 Bernardino TOPPI (義大利1936-)
托比生於羅馬藝文世家。1960年首次於巴黎青年畫家沙龍展出。從古羅馬遺跡,尋得藝術語彙的根源。他崇慕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:人類平面藝術的第一道曙光。托比將油畫顏料稀釋以降低彩度,染繪於敷上石灰塗料的畫布。有厚度的粗糙表面,製造出壁畫般的效果。 構圖中消去透視和陰影,搭配高透明度的淡彩色調,畫中主角們朦朦朧朧的簡約輪廓,塑造出跨時代、民族文化的夢境感。像是一百零一夜故事集,融合拜占庭帝國與中東情調,遊牧者、驢子、鄉村慶典、古代帆船及建築,皆是托比的重點題材。
張耿豪 (1980-2018)
張耿豪2003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,作品多為平面創作以及影像互動
面對自我的生活體驗以及對周遭的觀察力,選擇沉浸在過往的童年回憶或是當下的日夢奇想,張耿豪偏愛運用科技媒體與數位影像的製作,順從自身的直覺感受,隨手撿取可見的物品以及不經意的靈感經由構思後,具體實踐自身對現實採取的態度,表達出年輕世代對藝術和生活的看法。
相關資訊
2022.06.17(五)- 2022.07.26(二)
TEL:(02) 2325-7881
Email:info@dimensionsart.com
地點
台灣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76巷帝門藝術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