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羅蘭·哈根伯格 攝影展

【Roland Hagenberg Photo Portraits from the 80s in New York】

本次是羅蘭·哈根伯格 Roland Hagenberg在台灣的首展,展出他於1980 年所拍攝的幾位駐足在紐約的國際大師。哈根伯格以相機為這些重量級的藝術家們,在80年代與之開啟了一場場的對話,紀錄他們當年的影像,讓現今的我們有機會透過其攝影作品,瀏覽過去來窺其永垂不朽之處。


來自維也納,身兼作家及攝影家 Roland Hagenberg 與藝術家 Karl A. Meyer ,於80年代在紐約曼哈頓的 Crosby 街共建工作室。幾位剛嶄露頭角,即將晉身為大師如巴斯奇亞 (Jean-Michel Basquiat)、哈林 (Keith Haring)、梅普爾索普(Robert Mapplethorpe) 及傑夫·昆斯 (Jeff Koons) 等比鄰而居。紐約於80年代,處處躁動,創意起飛,是藝術家的棲身之所,求其取之不盡的靈感之源,這時代的藝術表達與實驗精神,擺盪出影響全球當代藝術的新方向。此時的紐約如同 1950 年代的巴黎、蒙馬特, 60 年代的倫敦。在這個如史詩級的年代,紐約以其基因從各種實驗模擬性的推演進展,逐漸進化為現今全面覆蓋的即時串流、數字化,產生了經久不衰的地位與影響。


Roland Hagenberg 成長於維也納。 1979 至 82 年間,哈根伯格居住在柏林。當時,這座城市的西部被柏林圍牆所包圍,政治現象與其文化養分的反差,吸引也啟發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。哈根伯格與朋友沃爾克·迪爾 (Volker Diehl) ,合力撰寫第一本藝術著作《柏林的畫家》:當代德國藝術家的訪談和照片集。一年後,哈根伯格為德國雜誌《斯特恩》造訪紐約,報導兩位塗鴉藝術家-邁克爾·斯圖爾特 (Michael Stewart) 和基思·哈林 (Keith Haring)。 斯圖爾特不幸在地鐵隧道塗鴉牆壁時,被警察殺死,而哈林的作品則聞名於世界。哈根伯格於 1983 年決定移居紐約,延續紀錄當代藝術發展的使命。

 

Roland Hagenberg 後移居東京,生活了 25 年,成為《時尚》和《建築文摘》等雜誌的撰稿人。80 年代,他記錄的紐約藝術世界,採訪並拍攝了安迪·沃霍爾、羅伯特·梅普爾索普、基思·哈林和路易絲·布爾喬亞等藝術家的肖像,作品多次出現在國際雜誌和重要的展覽中。 2010 年,哈根伯格在作曲家李斯特的出生地發起「Raiding Project」,以藤森輝信和原浩等日本建築師設計的微型房屋為主要內容。哈根伯格著作關於日本建築的著作,以多國語言如英文、日文和中文陸續出版。 2014 ,他獲得奧地利旅遊局頒發的「最佳創新獎」。2022 ,他與藝術家 Karl A. Meyer 共同出版《克羅斯比街》一書,對 80 年代紐約的藝術界提出了引人入勝的見解。 2023 則出版了《床頭詩》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