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人們都是膽怯的,他們躲藏在風俗和輿論的背後。從根本上,每個人都知道得很清楚:他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,就只來這世上一次,也不會再有第二個如此奇特的偶然機會,能夠把那奇妙的各種各樣的混雜成分,組合而成一個像他現在那樣的單獨體。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,卻把這個道理隱藏起來,就像隱藏一樁虧心事。這是為什麼呢?就是因為害怕那些要求他循規蹈矩、把自己用習俗裹得嚴嚴實實的鄰人。到底是什麼迫使一個人害怕其鄰人、迫使他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與群體保持協調一致,而不會感受到自身的喜悅?」
– 尼采《教育家叔本華》
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之女施蜜娜,畢業於紐約的帕森斯設計藝術學院。
她說:「人們都是膽怯的,他們躲藏在風俗和輿論的背後。從根本上,每個人都知道得很清楚:他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,就只來這世上一次,也不會再有第二個如此奇特的偶然機會,能夠把那奇妙的各種各樣的混雜成分,組合而成一個像他現在那樣的單獨體。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,卻把這個道理隱藏起來,就像隱藏一樁虧心事。這是為什麼呢?就是因為害怕那些要求他循規蹈矩、把自己用習俗裹得嚴嚴實實的鄰人。到底是什麼迫使一個人害怕其鄰人、迫使他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與群體保持協調一致,而不會感受到自身的喜悅?」
施蜜娜筆下的圖示仍可辨識出符號性,圖騰般的意味,卻不希望以語言分析自我。而是希望每個人對她的作品有著獨特且不同的詮釋,產生屬於個人的情感共鳴。
施蜜娜的畫作從心智、意識洞察他與眾不同的生命歷程,以色彩、圖騰傳達情緒和感受相互參照,她曾寫下,「我夢想畫畫,我夢想寫作,我夢想拍電影,我夢想…但是,主題是什麼?畫什麼?寫什麼?拍什麼?我知道,我,必須去挖掘。像考古學家一樣,發現歷史遺跡之前,要先做掘墓工人。這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而我已經知道我的第一步該怎麼走。」